不要電視冰箱,不要黃金首飾,但必須要一間廁所,這是印度新娘出嫁的宣言。印度人的如廁習(xí)慣是眾多民族中把傳統(tǒng)保持的最好的,可謂獨樹一幟,而這也是印度社會問題嚴重的一大誘因。如今,盡管印度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想要改變國人露天上廁所的習(xí)俗,但印度國民的這一習(xí)慣早已根深蒂固,印度政府想要成功似乎很難。
移動廁所
缺乏廁所在印度已經(jīng)是老大難問題了,據(jù)聯(lián)合國2013年公布的數(shù)據(jù),印度12億人口中,只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人,有機會使用安全潔凈的廁所,很多人仍在露天大小便。糞便污染水源和土地,導(dǎo)致病菌肆虐使得印度兒童死亡率居高不下。婦女們在去遠處戶外方便的路上也經(jīng)常暴露在危險中,甚至被強奸殺害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2014年發(fā)布的數(shù)據(jù),由于缺少廁所,女性經(jīng)常需要憋尿,最長甚至達到13個小時。
最近,印度一家非政府組織做了一個社會實驗,看看印度女性在大街上想要解決內(nèi)急會有何遭遇。記者一連問了十幾個人,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出來哪里有公共廁所。而當她嘗試像男人們那樣在大庭廣眾之下解決時,旁人卻不會像對男人們那樣寬容。
英國廣播公司的一篇報道是這樣定義廁所和女性的關(guān)系的:“去年大約11000名女性可以免于被強奸,如果她們家里有廁所的話。”實際上,如今在印度很多地方,年輕女性的“愿望清單”上,位居榜首的是擁有自己的洗手間。
“沒有洗手間,別想娶老婆”這句標語,在印度全國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,已成為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廁所推廣活動。
推出“有償如廁”
為了鼓勵民眾使用廁所,印度艾哈邁達巴德市政公司近日決定,對于使用公廁的居民,每次“光顧”將獲得1盧比(約合0.02美元)的補貼。
艾哈邁達巴德市政公司官員哈維克·喬希說,這一措施將在艾哈邁達巴德市的67處公廁率先試行。喬希8日告訴法新社記者:“如果(試行)成功,這一計劃將在艾哈邁達巴德全市共300處公廁全面實施。”
艾哈邁達巴德市政公司常務(wù)委員會主席普拉溫·帕特爾說:“這項計劃是為了制止市內(nèi)的隨地排便現(xiàn)象,市內(nèi)有公廁,民眾卻仍然‘露天’如廁。”他警告,“屢次違反者將被曝光,且被鼓勵使用投幣廁所。”
印度人為何“如廁”難?
為了改變國民的如廁習(xí)慣,印度政府一直推行各種各樣的措施,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后就發(fā)起了規(guī)模宏大的“清潔印度”計劃。他的那句“廁所先于神廟”更是人盡皆知,但計劃推行起來難度不小。
2014年10月2日,是印度國父圣雄甘地誕辰145周年紀念日。這一天,印度政府發(fā)起了一場全國大清掃運動,莫迪也拿起掃帚,走進新德里一個居民區(qū)。
莫迪說,到2019年,即甘地誕辰150周年時,一個干凈的印度將是向他致敬的最好方式。“清潔印度”行動也在這一天正式啟動。
據(jù)印度NDTV報道,“清潔印度計劃”希望在五年內(nèi),建成1億1千萬間廁所。按這個進度,每秒鐘要建成一間廁所。政府為每間廁所支出的建設(shè)補助金為12000盧比(約合人民幣1170元),這意味著總投入可能將達到約1300億元人民幣。
在莫迪的帶動下,建廁所成了印度的全民話題,在11月19日的“國際廁所日”,民間組織切開巨型馬桶形狀的蛋糕、舉行馬拉松、游行等活動來喚起人們對廁所的關(guān)注。
不過,多建廁所就能改變印度人隨地便溺的習(xí)慣嗎?印度NDTV的記者日前走訪了北方邦,發(fā)現(xiàn)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,很多村莊都添了新廁所,但大多閑置著,不是堆滿了雜物就是鎖上了門。當?shù)鼐用癖硎,他們現(xiàn)在仍在田地里上廁所,女人們也是。
事實上,在印度,如廁問題是歷屆政府想盡辦法要解決的大問題。為此,各級政府官員各出奇招,軟硬兼施。
其實在印度,大多數(shù)人是買得起便器的。在印度各地的商店里,只需花300盧比(約合35元人民幣)左右就可以買到一個蹲便器。然而許多印度人認為,露天便溺才是更自然的方法,而與自己的排泄物同處一室反而會讓人感到惡心。這樣的觀念源自于宗教、文化、社會、種姓等各方面的因素。
要確保人們的意識能徹底轉(zhuǎn)變,還得從娃娃抓起。為了向印度兒童普及“如廁衛(wèi)生”,聯(lián)合國兒童基金會還專門制作了一個吸引人的音樂動畫短片,呼吁印度人“到廁所大便(Take the poo to the loo)”。